在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深化推进的背景下,为挖掘地方文化传承脉络,以青春动能激活乡村发展活力,让红色精神在实践中具象化传承,7月8日,“红乡逐梦,青旅传情”党史学习教育团围绕当地灰豆腐非遗技艺与留言条酒酒厂红色故事,开展特色实践活动,探寻文化传承与红色精神交融新路径,以青春之笔书写党史学习教育扎根乡土的生动注脚。


【探非遗,溯红色传承】
在黄家镇一间朴素的早餐店内,团队成员与灰豆腐非遗传承人马树林促膝交流。围绕着灰豆腐的制作流程,马树林同志声情并茂地向大家讲解,其中包括选豆、磨浆、卤制、烘烤等传统工序,每一步都是制作这道美食不可或缺的步骤。当本地小黄豆经精细打磨,制作出的灰豆腐便具有外皮微焦、内里蜂窝状的独特质感。这门技艺不仅承载着黄家镇百年生活记忆,更是小镇居民在节庆嫁娶、邻里互助时的一道标志性美食。



【品秫醴,红色魂交融】
踏入酒厂,醇厚酒香裹挟着红色记忆扑面而来。田忠书记引领志愿者们了解流程:本地红高粱经泡粮、蒸煮、发酵等传统工序,蜕变为风味独特的佳酿。而在酒香背后,红色故事熠熠生辉——1934年,红七师机炮连一排转战黄家坝,借宿黄学珍家后,主动将屋子收拾干净、挑满水缸,并留下“吃用物品折价补黄豆六升”的留言条。黄学珍冒风险将其珍藏多年,直至1958年献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每当红军过境时,乡亲们以高粱酒慰劳战士,军民鱼水情就此深植。从抗战壮行到凯旋庆贺,高粱酒从一而终地见证家国情怀的一脉相承,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情感纽带。



陈列室内,泛黄照片、陈旧酒具都一一勾勒往昔片段。志愿者们品味浓郁的佳酿,更深挖背后深厚的红色故事:这酒不仅是军民同心的见证,其背后留言条的故事彰显着红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的精神,更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中华儿女拳拳爱国精神的具象体现,与烈士陵园中先烈们的家国担当一脉相连。当地创办的“留言条”酒厂作为村集体经济,充分将这份珍贵的红色记忆和精神融入当地酒文化与集体文化之中,让红色精神从历史叙事走向产业传承,在酒香中得以发展延续。



【承遗韵,谱红色担当】
当陵园素花的思念遇上酒厂酒香的传承,彭水的红色脉络愈发清晰。“红乡逐梦”团将继续以青春脚步,串联红色地标与产业,让先烈精神在新时代,借由文化传承、产业创新,绽放更耀眼的光芒,书写属于青年的红色担当,以青春之力讲好黄家镇故事,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强大动能。

撰稿:梁旭浩、李晨雨
摄影:周春余、沈梦婕
编辑:梅瑞佳
复审:吕戈、屠建丽
终审:梅瑞佳、刘佳昕
外国语学院“红乡逐梦,青旅传情”党史学习教育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