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智能工程学院

【智工“三下乡”】普语润乡土,墨香传文明——“推普兴乡,‘移’路同行”乡村振兴实践团(六)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的号召,并且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5年7月6日,重庆移通学院智能工程学院“推普兴乡,‘移’路同行”乡村振兴实践团前往钓鱼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一场以“普通话推广+传统文化体验”为主题的特色实践活动。实践团通过甲骨文认知、象形文字解密、毛笔书法教学等趣味环节,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文化启蒙课,在寓教于乐中播撒语言与艺术的种子。

溯文字之源,普时代之音

甲骨文作为中国最早的文字形式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而象形文字则以其直观形象的特点深受大家喜爱。为更好的传播传统文化,实践团成员在推广普通话中加入了对甲骨文和象形文字的认识课程。成员们利用图片、动画等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向小朋友们展示了甲骨文和象形文字的起源与演变。小朋友们第一次接触到了这些古老而又神秘的文字形态,都聚精会神地听着每一个字背后的故事,仿佛穿越回了几千年前那个充满智慧与创造的时代。通过让小朋友们了解象形文字和甲骨文的方式,普通话推广从“语言训练”升华为“文化传承-思维激活-情感联结”的立体化工程。这种创新性的推广模式,既能夯实儿童的语言文化根基,又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真正实现“推普兴乡,‘移’路同行”的深层愿景。为加强课堂的趣味性,小老师们引入了积木的方式来吸引小朋友们在甲骨文课堂中积极参与。

笔墨播薪火,童声续文脉

此外,实践团成员还面向小朋友们开展了“毛笔字与普通话”融合课堂,将书法艺术与语言推广相结合。小老师们从“横竖撇捺”的基本笔画讲起,用普通话讲解书法术语,如“中锋用笔”、“提按顿挫”,并指导小朋友们书写“乡村振兴”、“普通话连万家”等主题作品。课堂尾声,小朋友们手持作品,用普通话朗诵自己书写的作品,传统文化与语言之美在笔墨间交融。通过开展毛笔课堂不仅能够推广普通话,还能够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此次活动不仅让普通话走进课堂,为小朋友们打开认知世界的新窗口,更让实践团成员明白推广普通话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而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则是中华民族的使命。下一步,实践团将继续深入乡村,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语言文化的力量助力乡村教育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相信在实践团成员的努力下,会有更多的乡村孩子在普通话和传统文化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撰稿:“推普兴乡,‘移’路同行”乡村振兴实践团,罗晓丹

摄图:“推普兴乡,‘移’路同行”乡村振兴实践团

编辑:史小霞

复审:史小霞

终核:刘 月

智能工程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