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过硬本领,这个暑假,智能工程学院积极响应学校“返家乡”社会实践号召,组织学生回到故土,投身基层一线。从政务服务窗口到乡村振兴田间,从社区邻里间到文化宣传岗,学子们以青春之力反哺家乡,在实践大熔炉中书写别样青春答卷。

2023级自动化2班吴浩天同学在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金沙社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本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吴浩天同学共计参与18次,累计时长126小时,涵盖社区服务、企业调研、文旅宣传3大领域。实践期间,吴浩天同学累计整理调研数据300余条,协助撰写活动总结5份,服务社区居民及游客超200人次,形成“实践—记录—反馈”的完整闭环,全面覆盖家乡基层治理与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吴浩天同学表示,在社区帮忙时,看着那些需要耐心填写的表格,听着老人们念叨家长里短,突然明白基层工作哪有那么轻松,哪怕是整理资料、填张表格,都得细心再细心。

为践行学校“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社会实践要求,2024级机械类1班的王祥印同学今年暑假报名参加了为期半个月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王祥印同学通过走访村民,收集关于农业生产、民生需求、政策落实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并通过政策宣传服务,清晰准确地将最新的惠农政策、社会保障信息等传达给村民;并重点参与本地特色农产品的宣传推广工作,探索提升其市场竞争力的途径;提升综合能力,在实践中锻炼沟通协调、解决问题、数据分析、团队协作等专业技能。王祥印同学表示,这半个月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是一次极其宝贵的学习与成长之旅,收获远超预期。

2023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班的程炼涵同学,今年暑期,在重庆市垫江县人民政府桂溪街道办事处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累计实践时长75小时。期间,程炼涵同学参与了10次社区调研活动,深入了解了10个小区的居民需求与生活状况;协助组织了8场公益活动,涵盖文化讲座、健康义诊等,累计服务居民500余人次。这段经历也让程炼涵同学对“服务”二字有了新的认知。基层工作者的价值,就体现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在让政策真正惠及每一个人的努力里。这种扎根实际、贴近群众的工作状态,教会程炼涵同学脚踏实地的重要性,也让程炼涵同学更深刻地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意义。

2023级车辆工程3班的李镇希同学参与2025年暑期丰都县“返家乡”实践活动,共计59天,累计实践时长约472小时,旨在将课堂所学与基层水利工作相结合,深入了解家乡河库治理现状,期间参与巡河工作23次,覆盖龙河、碧溪河等8条主要河流;下乡调研4次,走访12个乡镇的河段沿岸;协助完成文件传递、签章登记等行政辅助工作数项。李镇希同学通过在水利局河库中心的实践,既能熟悉基层水利部门的运作模式,也能为家乡的河库保护贡献青年力量。同时,借助巡河、下乡调研等工作,增强对县域水生态环境的认知,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参与基层治理积累经验。
此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既为青年学子搭建了成长锻炼的平台,也为家乡发展注入了青春动能。智能工程学院将持续深化实践育人模式,引导更多学子在扎根家乡、服务社会中,让青春在火热实践中绽放光彩。
撰稿:智能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摄图:吴浩天、王祥印、程炼涵、李镇希
编辑:朱红
复审:陈林、郭超然
终核:王辉明
(智能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