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深入基层、服务家乡,在火热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5年暑期,智能工程学院学子怀揣青春热情与所学知识,奔赴家乡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及村(社区)等一线岗位,开启了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的实践之旅,为家乡发展注入澎湃的青春动能。

2024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班康睿军同学在武山县洛门镇富源社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期间,康睿军同学主动联系村委会,参与基层服务工作,协助整理社区居民档案,完善信息管理系统;组织儿童课业辅导活动,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在社区开展反诈宣传,通过案例讲解、发放手册提升居民防范意识。此外,还参与乡村振兴调研,走访当地特色产业,记录发展需求,形成调研报告,为家乡建设提供参考,实践过程充实且富有意义。

2024级轨道交通电气与控制专升本班3班的吕季恩同学在重庆市荣昌区农委办公室,以“服务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为主题,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乡村教育帮扶、产业调研、文化宣传、生态保护等多个领域,覆盖10个行政村,累计服务群众500余人次。实践团队通过走访调研、志愿服务、技能培训等形式,助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并开展留守儿童课业辅导。活动有效促进校地合作,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同时锻炼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024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4班的刘祥江同学前往重庆市云阳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为期一个月的资助中心志愿服务实践中,刘祥江同学累计参与志愿服务23天,总服务时长达到200小时左右,平均每日服务8-9小时。服务期间,刘祥江同学主要在当地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及周边社区、乡镇开展各项工作。日常服务包括助学贷款窗口接待、材料审核、系统录入、政策咨询解答以及档案整理等基础性工作;在实践过程中,累计接待学生及家长3000余人次,协助完成4531份助学贷款申请。这段实践经历不仅让刘祥江同学深入了解了国家教育资助政策的运行机制,更锻炼了他的综合服务能力。

为响应高校服务基层的号召,2022级车辆工程3班的娄洪源同学在东林街道腰子口社区居委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本次社会实践,累计服务时长10天,日均工作时长6小时(总计约60小时),服务覆盖东林街道社区内20余名小学生,开展课业辅导20场次(日均2场),聚焦语文、数学等学科疑难解答;同步组织手工创意课程7场(每周2-3场),涵盖剪纸、黏土、环保手工等主题。实践期间共辅导学生作业150余人次,指导完成手工作品40余件。通过高频次、持续性服务,有效保障了社区儿童暑期学习的连贯性与趣味性。
暑期的实践时光短暂却厚重,学子们带着对家乡的赤诚出发,载着满满的收获与思考返程。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青年的成长始终与家乡的发展同频共振。返家乡的脚步暂歇,但服务家乡的初心从未改变——未来,他们将带着这份实践中汲取的力量,继续在各自的赛道上发光发热,让青春之花始终为家乡而开。
撰稿:智能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摄图:康睿军、吕季恩、刘祥江、娄洪源
编辑:朱红
复审:陈林、郭超然
终核:王辉明
(智能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