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家好,我是2023级古剑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的邓立伟。今天,我想带大家走进我的世界。

一、“懵逼小白”到“技术管家”:书院给我的第一课
初入书院,通过一些自身经历改变了对大学只是学专业的刻板印象。由于自身性格是比较喜欢挑战和尝试的,自认为动手能力还不错,然后就来到古剑尝试勤工助学岗位,发现不只是要会设备运维,要会巡查空间,还要会懂得运营管理,面对知识盲区,我一度手忙脚乱,通过书院老师的帮助,自主的学习和团队的协作,我逐渐掌握了跨领域技能。还记得大一的“书院讲解员大赛”,作为古剑书院的空间维护者,同时又有过主持经历的我,责无旁贷的担起了这份责任,撰写讲解稿,研究参观流线,琢磨怎样带给参观嘉宾最贴切的讲解,在书院老师们的帮助下,最终在大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也正是在书院做勤工的这段经历让我产生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坚定想法。


“首届书院讲解员大赛颁奖合影”邓立伟(右一)
二、21省99市——真正的学分来自祖国的山河
勤工助学的经历让我萌生了“以义工换旅程”的想法。这些年来,我走遍21个省99座城市,而其中的三段旅程,成了我青春最鲜活的注脚。

(一)海南:萍水相逢的同伴,让我懂得“人生的过程重于结果”
大一寒假,我独自踏上海南岛。湿热的海风裹挟着自由的气息,而青旅里一群“义工同伴”更让我大开眼界。我们中有辞职gap year的职场人,有边旅行边写论文的研究生,还有像我这样初出茅庐的大学生。那晚我们围坐畅谈,最让我震撼的是一位中南大学的学长,他分享的“环球义工”经历像一本冒险小说:在土耳其乘热气球吃冰淇淋,在非洲草原记录狮群狩猎,在印尼火山口等待日出……“如果只为打卡,旅行就变成了集邮。”他的话让我反思——我们总在追逐“终点”,却忽略了同行的人和路上的故事。离开海南时,我没有带走一片贝壳,却装满了关于“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领悟。



(二)哈尔滨漠河:遗憾的极光之旅,让我懂得“不完美本身就是一种完美”
从海南的30℃直奔漠河的-30℃,我带着“追极光”的执念而来。在中央大街啃马迭尔冰棍时,我认识了同样独自旅行驴友。“要不要一起追极光?”他问。于是我们踏上了开往漠河的绿皮火车,车厢里,东北大叔教我们唱《乌苏里船歌》,列车员分享了他见过三次极光的经历。“你们来得巧,这几天KP指数超高!”所有人都说我们运气好。那晚,我和旅途中结识的伙伴守在窗前直到凌晨,但命运偏偏开了玩笑——连续三晚晴空万里,极光却始终缺席。离开后得知,唯独我停留的那天,极光“放了鸽子”。起初的失落逐渐化作释然:不完美本身就是一种完美,正是这份遗憾,让这场冰天雪地中的等待、暖炉旁的谈笑,成了独一无二的记忆。



(三)山东威海:布鲁维斯号沉船的邂逅,让我懂得“真正的热爱,是不断续写充满着冒险与热血的青春故事书”
顺流而下,我去到了山东威海,这次我依旧是一个人,在青旅里又收获了一段难忘的经历。我们来自天南海北,却有着同一个目的地——布鲁维斯号沉船。当我们翻越礁石找到最佳机位时,朝阳正巧穿透沉船锈蚀的船体,那一刻,所有人的快门声此起彼伏,我尴尬地发现,全队只有我举着手机。最后的目的地都是布鲁维斯号沉船,他们每人都有一台相机,而我只有一部手机,此刻我很羡慕他们专业的设备去记录,于是他们向我分享了很多摄影知识,正是这件事那我萌生了做摄影的想法。我们一群人的真诚与热爱也打动了青旅的老板,他说在我们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的时候。那一刻我顿悟:青春的本质,就是一群人为热爱奔赴的故事,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一本充满着冒险与热血的故事书。


三、院长说:先做行走的义工,再做说话的博主
在走遍大半个中国后,我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义工旅行带来的视野拓展让我欣喜,但随之而来的是更深的困惑:如何将专业所学与旅途热爱结合?通信工程和旅行摄影,看似平行的两条轨道,能否在未来交汇?直到那个周三下午,古剑书院名誉院长程大为教授的研讨沙龙,像一束光穿透迷雾。

我从未想过有一天能与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探讨未来,也从未想过能与这位经常出现在学术头条的教授面对面吃饭,正是这次书院名誉院长公开课让我有了这样的机会。餐盘里的糖醋排骨几乎没动。程院长听完我的义工经历,对我的行动做出了肯定和鼓励。她说:“你这个很少,目前我所接触到的环境里面旅行博主有很多,但是通过义工的形式却很少见,几乎没有!”同时她也为我指明了方向:“小邓,我给你一个建议,其实你可以尝试以义工的视角来做自媒体,现在互联网的影响很大,义工这个赛道也很新颖,尝试性的先做一个月试试效果。”程院长教会我在互联网时代,要学会转型,如何借助时代的浪潮让自己前行。这番话如醍醐灌顶——原来理想不必设限,时代会为探索者铺路。

“院长共膳合影”邓立伟(左二)
四、人生不设限,青春无极限
在我大学的生活里,书院教会我最重要的一课:人生不设限!从勤工助学到义工旅行,从通信工程到旅行摄影,看似不相关的经历,都在塑造更立体的我。在书院,技术思维与人文情怀不是非此即彼,而是相辅相成。真正的成长,始于走出舒适区,而古剑书院始终是我探索的起点。在这里,我学会的不仅是知识,更是突破边界的勇气。未来,我将继续带着这份探索的勇气前行——因为世界这本书,永远翻不完最新的一页。
撰稿:邓立伟
摄图:邓立伟
编辑:黎家德 唐力
初审:黎家德 唐力
复审:刘思含 贺军
终核:卓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