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书院之声

【綦江校区】170期|瀛溪书院:艺术实践探索文化产业融合新路径 ---綦迹文化产业工作室重庆大英图书馆研学行

2025年4月19日,重庆移通学院创意写作学院(綦江校区)与瀛溪书院合作共建的綦迹文化创意工作室,举办了一场以“艺术实践,探索文化产业融合新路径”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前往重庆大英图书馆进行研学,掀起了一场头脑跨界融合的创意风暴。

本次活动以“文化前瞻产业链的全球对话与本土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为主题,通过沉浸式艺术体验,涵盖创作、数字艺术策展以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活化工作坊等板块,成功搭建了一座连接世界文明与巴渝文化的桥梁。这一创新实践,不仅积极响应了重庆移通学院“以美为媒、跨界共生”的新美育理念,也为工作室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方面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观摩经典:汲取灵感,探讨创作理念

在研学过程中,綦迹文化产业工作室的同学们专注于文化产业链的源头——文化内容的创作。他们参观了世界图书馆中来自全球的经典文献和艺术作品,从中汲取灵感,并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创作理念的差异与共性。世界文化宛如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为文化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多元的视角。在欣赏西方绘画艺术时,同学们领略到其对色彩与光影的精妙运用,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厚人文精神;而在研读东方古籍时,他们则感受到东方文化中含蓄、内敛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哲学思想。这种跨文化的学习与比较,使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文化产业链融合世界文化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关注展品:激发创作热情与创新思维

研学中,大英图书馆的A馆特别设置了文学、艺术、历史等领域的经典,如莎士比亚的戏剧手稿、中国古典文学的珍稀版本,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文字跨越时空的魅力,它们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传承的纽带。在艺术展区,从印象派大师莫奈的光影世界到中国古代水墨画的意境深远,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艺术家们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审美追求,让工作室的同学们在欣赏中领悟到艺术的真谛与无限可能。历史区域的展品则如同一部部生动的史书,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到中国的青铜器,它们不仅展示了人类文明的璀璨成果,更为綦迹文化产业工作室的同学们在艺术创作上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这些展品不仅展示了人类文明的璀璨成果,也为工作室同学们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研究文化传播与推广策略,助力文化交流

在探索文化产业链融合世界文化的过程中,工作室的同学们还深入研究了文化传播与推广的策略。除了关注了图书馆在跨文化交流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例如图书馆讲会配专人讲解艺术展品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的讲述让人身临其境,跨越千年时光体会“它”的喜怒哀乐。还学习到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将不同国家的文化精髓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产业链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只有通过有效地传播与推广,才能让优秀的文化作品跨越国界,实现文化的共享与共赢。

研学成果丰硕,展望文化前瞻新篇章

此次研学活动与重庆移通学院的“美育育人”教育理念高度契合。学校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国际视野,并高度重视美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綦迹文化产业工作室的此次研学,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在研学过程中,成员们不仅提升了自身的艺术素养和专业技能,还培养了跨文化交流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通过从不同文化的视角思考问题,他们学会了尊重和理解文化差异,这将对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产生深远影响。同时,此次活动也凸显了文化产业链融合世界文化的重要性和广阔前景。

未来,綦迹文化产业工作室将始终秉持前瞻性视野,积极探索文化产业链与世界文化融合的新路径与新方法。通过开展更多富有创意的艺术实践活动,为重庆移通学院的美育育人事业增光添彩,助力文化产业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蓬勃发展。


綦迹文化产业工作室成员研学心得:

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 廖杨

踏入大英图书馆的那一刻,仿佛走进了一座浩瀚无垠的文化宝库。那一排排摆满古籍珍本的书架,承载着人类历史长河里无数智慧的结晶,从古老的羊皮卷到近现代的各类印刷书籍,每一本都是文化传承的生动见证。在这里,我看到了文化跨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它可以以各种形式存在、延续,并且不断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这让我明白了,在文化产业的实践中,挖掘文化资源的深度与广度是多么关键。我们不能只浮于表面,而是要像寻宝一样,深入探寻那些被时光掩埋却极具价值的文化元素,将它们重新整合、包装,赋予新的活力,使其能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焕发出别样光彩,吸引更多人去关注、去了解。


大数据学院 罗伊婷

当我在纪念品商店时,看见了系列大英图书馆的文创产品,有杯子、丝巾、书签等等特色文创产品,触摸到的不只是文创实品,更是文化产业生生不息的密码——它既需要图书馆的专业守护,更需要市场化的创新表达;既要捍卫文明基因的独特性,又要构建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这场跨越六个世纪的文明巡礼,最终指向文化产业最本质的使命:让每个时代的月光都能照亮人类前行的石板路。


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 彭望烟

大英图书馆先进且人性化的空间布局、展示方式以及数字化服务,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馆内不同的区域有着明确的功能划分,既方便学者深入研究,又能让普通参观者轻松愉悦地感受文化氛围。那些精心策划的主题展览,运用多媒体、互动装置等多元化手段,把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人沉浸其中。这无疑为我们在文化产业实践中提供了优秀的范例,让我意识到文化产品的呈现形式至关重要。我们不能局限于传统、单一的方式,要敢于创新,善于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打造出更具吸引力、参与感的文化体验,让文化产业能真正贴合大众的需求,走进人们的生活,而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





撰稿:綦迹文化产业工作室 陈柏翔、廖杨

供图:綦迹文化产业工作室

编辑:夏华尧
复审:韩雨彤
终核:张天赐
瀛溪书院供稿

二〇二五年四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