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者何人?笔墨传薪的文化使者
9 月 26 日,南江书院博学・悦享互动空间墨香初起,四十余名学子的目光被屏幕上的汉字牢牢吸引。南江书院名誉院长陈册教授开启 “隶书鉴赏轻松入门” 为主题的书法公开课,将隶书鉴赏与中秋意蕴交织,让传统文化在 “玩中学、练中悟” 里变得鲜活可触。

开课先 “找茬”:六种 “中秋” 里藏着隶书的小秘密
“同样是‘中秋’二字,藏着六种书体的秘密!” 陈册教授以一场妙趣横生的 “书体找不同” 游戏开启课堂,多媒体屏幕上同步浮现楷、行、篆、隶等字体的 “中秋” 写法,瞬间点燃同学们的探究欲。“楷书端正如站,行书流畅如走,篆书古朴如刻,而隶书呢?” 教授循循善诱,引导大家聚焦笔画细节 ——“中” 字的悬针竖藏露有度,“秋” 字的捺画如 “蚕头燕尾”,一笔带出隶书独有的韵律。
借此,他提炼出隶书核心特征 ——“波磔分明是其形,结构方整是其骨,气势内敛是其神”,让抽象概念清晰可感。



笔墨里的中秋:原来隶书藏着团圆的 “小心思”
“汉字从来不是孤立的符号,一笔一划都藏着文化意蕴。” 陈册教授指着隶书写就的 “中秋”,将笔法、结构、章法三要素与节日意蕴娓娓道来。“你们看这笔法,沉稳厚重如圆月坠空,藏锋收笔似情愫内敛,恰合中秋‘团圆静谧’的意境;结构方整对称,暗合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正如佳节里‘家人围坐,灯火可亲’的规整与安稳。”
他又轻叩屏幕上的章法布局:“字与字的留白,不是空无一物,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悠远留白,是未说出口的牵挂。” 一番解读,让隶书的技法要点与中秋的文化内核紧紧相扣,同学们恍然:原来笔墨之间,藏着中国人的精神密码。



亲手写一把隶书团扇,把中秋祝福带回家
“光看不说、光听不练,永远摸不透隶书的门道。” 课堂转入实践环节,“中秋隶书团扇创作” 让同学们瞬间兴奋起来。陈册教授率先拿起毛笔,在宣纸上轻转慢提,“金秋” 二字便带着墨香浮现。他边写边念叨细节:“起笔要藏锋,就像中秋前悄悄酝酿的期待;行笔得稳,跟踏秋时的从容劲儿一样;收笔要回锋,好比圆月终将圆满收尾。”
同学们跟着执起毛笔,从调整执笔姿势开始,一笔一划书写 “花好月圆”“中秋快乐”“千秋共赏” 等祝福语。墨香在空间里慢慢散开,原本普通的团扇渐渐有了温度 —— 有的同学笔下的 “月” 字波磔舒展,似圆月悬在扇面;有的 “圆” 字结构匀称,藏着对团圆的期许。陈册教授穿梭在课桌间,见谁握笔姿势偏了就轻扶手腕,发现运笔太急就提醒 “慢下来,让墨跟纸好好‘说话’”,每个同学都在指导下写出了专属的 “中秋墨宝”。



以 “评” 为勉:让文化传承在墨香里延续
尾声,陈册教授逐一点评,语气里满是鼓励。既有 “结构再紧凑些更端庄” 的建议,也有 “尽显隶书韵味” 的夸赞。他为五名优秀学子送上亲笔隶书扇面,叮嘱:“书法是慢功夫,沉下心就是收获。”
未来,南江书院将继续打造更多这样的文化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笔墨浸润、亲身体验中,真正走进学子心田。


撰稿:卫思雅 谭思雨
摄图:冯向阳
编辑:谭思雨
初审:谭思雨
复审:卢璟彤
终核:罗美琪
南江书院学生自治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