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育人目标,系统提升綦江校区劳动教育课程教学质量,10月15日,玉棠书院成功举办劳动教育课程第一期集体研讨会。本次会议围绕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实施路径与师资协同机制展开深入研讨,标志着新学期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全面启动,为打造具有移通特色的劳动教育品牌奠定坚实基础。
聚焦课程内涵,明确教学方向
会议立足国家《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等政策精神,深入解读劳动教育在“五育并举”体系中的核心价值。本次会议系统介绍了课程实施方案,明确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协同架构。本学期课程面向2023级本科与2025级专升本学生开设,理论教学由专职教师团队承担,实践环节由全生异科导师指导,通过“理论+实践”双轨并行的模式,实现劳动观念培育与劳动能力提升的有机统一。

强化师资协同,构建育人合力
为实现教学过程的规范化与专业化,书院部创新采用“集体备课+分组研讨”的师资培养机制。39名教师分为4个课程小组,分章节开展教学设计与资源开发。本次研讨会由第一备课小组代表王恒绩老师进行首期试讲,王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重点分享了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方法,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有效设问激发学生思考、深化课堂互动,为提升教学实效提供了可操作的路径。校督导刘秀伦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教学案例的选取、理论讲授的深度以及与实践环节的衔接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强调应注重将劳动价值观念以更生动、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融入教学,为优化课程教学设计、提升整体教学质量注入了专业动能。


实践赋能成长,打造劳育品牌
在扎实推进理论教学的同时,课程更强调实践环节的落地与深化,构建涵盖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与志愿服务等多维度的实践体系,引导学生在知行合一中全面提升综合劳动素养。任课教师将鼓励同学们积极投身各类劳动实践,深刻理解劳动价值。目前,学校已常态化开展“青禾满田”劳动月、“向往的田野”、“种地吧!少年”、植树节特别活动等特色项目,并拥有七块校内外实践基地,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劳动锻炼平台。这些扎实的举措,共同构筑了一个立体、开放的劳动实践生态,确保劳动教育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成长动能。


完善过程管理,夯实教学基础
会议重点明确了课程考核与档案管理的标准化流程。理论课教师将协同全生异科导师,共同完成学生劳动实践报告的评阅与成绩录入,形成“教学—实践—评价”闭环管理体系。会议强调,规范化的过程性材料积累与系统化归档,是课程内在质量的重要体现,也是服务于本科教学评估、全面展现劳动教育育人成效的关键支撑。

系统谋划持续赋能,打造劳育特色品牌
本次研讨会是劳动教育课程系列化、系统化建设的起点。玉棠书院将持续推进章节研讨、教学资源共建与专家培训计划,通过“专业化师资培养、标准化课程实施、特色化品牌塑造”三轨并进,持续优化“理论教学+实践指导+成果转化”的育人生态。

会议最后,玉棠书院王江文老师作会议总结。她强调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修课。希望全体教师能够深刻理解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将本次研讨达成的共识与方案落到实处,在实践中不断优化与创新,共同推动我校劳动教育迈上新台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移通经验。

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正迈向提质增效的崭新阶段。玉棠书院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师资协同,完善课程体系,让劳动教育切实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滋养剂”,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贡献更多移通智慧与力量。
撰稿:吴华英
摄图:刘腾阁、高一馨
编辑:吴华英
初审:吴华英
复审:王江文
终审:王江文
玉棠书院、农耕协会、一亩良田工坊联合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