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中午,鱼城书院与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联合举办的"鱼城冥想时间:颂钵疗愈师培训第三期"活动在鱼城书院一号楼冥想小屋顺利举行。本次培训以"解析颂钵疗愈音乐会(磨钵、自然乐器解析)"为主题,深入探讨了颂钵音乐会的策划与实施,以及自然乐器在心理疗愈中的应用,进一步丰富了校园心理健康服务的内容与形式。


深度探索:颂钵音乐会的艺术与科学
本次培训由鱼城书院颂钵疗愈师赵晨老师主讲,带领学生心理委员们深入学习颂钵音乐会的核心要素。赵晨老师首先介绍了磨钵技术的历史渊源与科学原理:"磨钵产生的持续振动与人体自然频率产生共振,能够激活身体自愈机制,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在实操环节,学员们亲身体验了不同磨钵手法产生的音色变化,学习如何通过音色的控制引导听众进入不同的冥想状态。
颂钵音乐会不仅是一种声音体验,更是一种全身心的共振之旅。通过理解不同频率对人体的影响,我们可以设计更有针对性的疗愈方案,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心理需求。


自然乐器解析:拓展心理疗愈的多元工具
培训的第二部分聚焦于自然乐器的解析与应用。除了颂钵外,雨棒、海洋鼓、木鱼等多种自然乐器也被引入课程。赵晨老师详细讲解了各种乐器的特性与适用场景:"雨棒模拟的雨声能唤起人们对自然的连接感,海洋鼓的波浪声则有助于释放情绪,而木鱼的节奏感则能帮助凝聚注意力,增强当下感。"
学员们分组练习不同乐器的演奏技巧,并尝试将多种乐器组合,创造出独特的疗愈音景。一位参与培训的心理委员胡佳分享道:"之前我只知道颂钵可以用于疗愈,没想到这么多自然乐器都有各自的疗愈特性。学习如何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我感到自己的疗愈技能有了质的飞跃。"


实战演练:打造沉浸式疗愈体验
培训的最后环节,学员们分组模拟策划一场小型颂钵疗愈音乐会,从主题设定、场地布置、乐器选择到流程设计,全方位体验音乐会筹备的各个环节。赵晨老师针对每组的方案给予专业指导:"一场成功的疗愈音乐会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更需要细致的心理洞察与人文关怀。当你能感受到每位参与者的需求,并通过声音与之产生共鸣时,真正的疗愈才会发生。通过这次实战演练,学生们不仅学习了技术层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同理心与服务意识。未来,他们将能够更好地将这些技能应用到校园心理健康服务中,为同学们提供更专业、更贴心的支持。"


成果与展望:构建多层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经过三期的系统培训,首批学生颂钵疗愈师已初步掌握了颂钵疗愈的理论与实践技能。鱼城书院计划在本学期末举办一场由学生疗愈师主导的"鱼城- 音愈之境"大型疗愈音乐会,让更多师生体验声音疗愈的魅力。
颂钵疗愈师培训项目是我们探索校园心理健康新模式的重要一环。通过赋能学生成为心理健康服务的提供者,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多层次、全覆盖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灵成长方式。
赵晨老师说到:"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书院×学院×异科导师'的协同育人模式,开发更多元化的心理健康课程与活动,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坚实支持。”
撰稿:鱼城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联合撰稿
摄图:付文静、代宇星
编辑:陈颖
复审:赵晨
终核:金釷、金鑫
鱼城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联合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