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我校全生异科导师间经验互通,4月23日下午,全生异科导师分享培训交流会(第十二期)于天空书院二楼揽江厅·师生交流室顺利开展。5位来自不同学院的全生异科导师代表结合自身实经验践,分享了学生成长改变过程中的具体案例。60余位全生异科导师代表参会。通过互促互鉴形成育人合力,为学生打造更加多元的成长平台。

艺术传媒学院、北山书院异科导师代表宁思洁老师以《以心灯点亮星河:传统根脉与跨界探索的共生共长》为主题,通过"传统根脉+跨界探索"双轨育人模式,为跨学科教育注入人文温度。以"破冰三部曲"为起点,通过个性化成长档案建立、主题共创活动开发,实现对学生潜能的精准激发。在传统文化浸润方面,宁老师将非遗技艺融入美育实践,组织学生开展纸灯笼制作、水墨丹青创作等课程,让学生在匠心手作中感悟文化根脉。同步推进的"跨界实验室"则打破学科壁垒,以科幻音乐共创、数字艺术展演等形式搭建创新舞台,助力学生在国家级创意赛事中屡获佳绩。宁老师表示,育人工作既要深植传统文化土壤,更需插上创新之翼,通过多维度跨界融合,在学生心灵播撒美的种子。

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南湖书院异科导师代表张成姣老师以《我和学生的故事》为主题,讲述了一段跨越四年的育人长跑。从初识时的"破冰行动"到毕业季的"人生导航",她以时间为经、以关爱为纬,编织出一幅"全过程育人"的生动图景:大一精准画像建立成长档案,大二量身定制职业发展蓝图,大三动态调整赋能学业进阶,大四全力护航求职升学关键战。张老师用"四个坚持"诠释异科导师的使命担当,坚持每周"心灵咖啡"谈心,坚持每月成长进度复盘,坚持每学期联合融动,坚持每年职业竞争力诊断。收获了"毕业后仍常回家看看"的深厚情谊。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花果书院异科导师代表黄晓艳老师以《同心同力,共筑梦想》为主题,系统阐述了"三阶育人法"的创新实践。通过精心设计的破冰游戏、定制礼物和团队任务实现"美好初遇";依托阶段性特色活动打造沉浸式成长体验;最后以毕业就业护航完成育人闭环。在具体实践中,黄老师以"四个一"为工作标准,一份动态成长档案、一套个性化活动方案、一个即时反馈机制、一项协同育人网。使异科教育既有温度又有深度。"教育是师生共同书写的成长叙事。"黄老师表示,将持续优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体系,通过创新活动设计和资源整合,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智能工程学院、行者公园书院群异科导师代表王莹老师以《异起同行·燃梦青春》为主题,通过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开展职业规划指导、打造多元成长平台、深化未来发展支持,全方位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王老师以模拟面试等活动强化职业认知,以防诈骗讲座等保障学生身心健康。通过个性化指导激发学生潜能。王老师表示,教育是点燃梦想的火种,她将继续深化师生互动,拓展育人维度,为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人才贡献力量。

外国语学院、行者公园书院群异科导师代表余青河老师以《五"心"并举,做一名智慧的异科导师》出发,用生动故事分享育人经验。余老师表示"五心"育人法,以"爱心、细心、责任心、宽容心、公平心"全方位关爱学生成长。通过亦师亦友的师生情、精准帮扶方案形成一种教学相长机制,余老师的育人工作既有温度又有深度。"每个学生都是待书写的故事。"余老师表示,将继续以"五心"为笔,助力学生在异科教育中书写更精彩的故事。



异科导师代表精彩分享后,重庆移通学院书院部陈钎华老师聚焦《陪伴、守望、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经验分享,为在场异科导师开展赋能培训。陈老师从‘师生共融、尊重个性、荣誉共生’三个维度,结合自身丰富的异科导师经验,为我们生动诠释了如何在就业创业指导中做到‘有温度、有方法、有成效’。为我们详细解锁了异科导师如何掌握大学生的生涯就业发展规律,以实际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帮助学生突破成长瓶颈,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希望通过这些宝贵经验的分享,能为在座的各位异科导师提供可借鉴的工作思路。


本次交流分享会以多元思维碰撞激荡育人智慧,以异科经验互鉴拓宽教育格局。通过跨学科案例的深度剖析与生涯指导的专业赋能,为双院协同育人开辟了创新路径。未来,学校将继续完善异科导师制,通过师生互动、学科融合等方式,助力学生多元成长,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探索更多有效路径。
撰稿:叶爽
摄图:熊涛、付一菲
编辑:叶爽
复审:孙佳婧
终核:穆春江
书院部办公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