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书院之声

【合川校区】1984|廊桥书院:“1000㎡实景迷宫空降移通” 廊桥书院首届“人生的22次选择”决策迷宫体验完满谢幕

22岁,当你离开学校的时候,你曾做了哪些选择?

你会为曾经的选择后悔吗?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你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新高考改革后超60%大学生缺乏清晰职业规划”的背景下,在书院社区“3+N”育人举措的建设要求下,廊桥书院以“青年的生涯认知”为主题,结合书院决策力养成企划,于2025年4月18日南校区双子湖畔,以实景课堂的形式搭建起1000㎡的决策力迷宫,迷宫各处设置了22道人生1-22岁的选择题,通过参与者探索迷宫寻找答案的过程去激发决策力的同时帮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为未来的生活做好更好的准备。

1000㎡的实景迷宫:为移通学子搭建决策力训练的实景课堂

本次活动在南校区双子湖草坪上展开,1000㎡的迷宫设计历时2周,搭建更是从4月15日到4月18日持续3天,全程吸引了大量师生关注。本次迷宫的搭建除了迷宫的道路设计本身之外,还设置了一个即将毕业大学生22岁的1-22岁的人生决策点,比如1岁时面对陌生环境的反应、12岁对异性同学的好感处理,到22岁毕业时的就业考研抉择,覆盖成长过程中关键的社会化、学业规划、情感管理等议题。每个问题的回答不仅是选择的记录,更成为后续“结局生成”的重要线索。

沉浸式的档案手册:记录与复盘22个成长的决策瞬间

活动当日,数百名学生手持“人生决策手册”陆续进入迷宫,每一个人生问题面前,需要提取个人的选择卡牌放入“人生决策手册”中。入口处,“幼儿时期”的问题率先开启思考:1岁时面对陌生玩具,是“兴奋探索”“观察后行动”还是“害怕哭泣”?不少学生笑着回忆童年,在选择中反观性格形成的初始印记。随着关卡推进,问题难度逐步升级:15岁的职业理想、18岁的志愿填报、21岁的恋爱关系处理……在“青年时期”关卡,2023级汪涛同学驻足思考:“17岁面对高考压力,我曾因过度紧张导致发挥失常,这次选择‘合理安排时间’,其实是对当年遗憾的弥补。”这种“时光回溯式”的体验让学生在复盘过往中汲取经验,更在“假设性选择”中预演未来决策。

解与解的和解:意想不到又意料之中的结局

当所有人都以为不同决策组合会有不同结局时,迷宫出口处,但每一位参与者走出迷宫时,都会看到一面镜子以及镜子中的自己,工作人员也会递上一张结局卡:

【选择大于“躺平”,选择大于“等待”,选择大于“天赋”!人生有无限可能,一次选择到N次选择,你都会走出你的“康庄大道”,落下人生“棋子”,体验无限人生!】

这便是本次人生迷宫的终极结局,参与者又一次做出了选择,但结局依旧不会改变,自己还是镜子中的自己,未来将依旧握在自己手中。简单的活动在此刻升华,这门“人生的22次选择”决策体验课通过简单的活动形式教会参与者人生的一个简单道理。构建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的教育转型育人新范式。

高校的使命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会思考、敢选择、能担当”的时代新人。这场决策迷宫体验活动,不仅是22个选择的串联,还是一次关于“成长”的集体对话,更是重庆移通学院践行“四位一体双院制”理念的生动注脚。随着此类实践的深入推进,相信会有更多青年在“选择”中锚定方向,在“体验”中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答卷。


撰稿:张莹莹

摄图:熊涛 宋雨洁

编辑:何雨洁

初审:闫欣怡

复审:黄传林

终核:孙庆涛

廊桥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