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养学生多维认知能力,拓宽其知识视野,廊桥书院持续推动"决策力小课堂" 活动开展,以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引,通过多样化教学形式,构建沉浸式学习场景:一方面,采用研讨交流、角色模拟等互动模式,引导学生深度剖析热点时事,再现经典作品,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思辨能力;另一方面,着力搭建师生互动平台,推动书院导师团队深度融入学生群体,打造亦师亦友的学习氛围。
2025年4月期间,决策力小课堂活动热度不减,在此期间共成功举办2期模拟陪审团活动与1期艺术主题研讨活动,累计吸引超120名学生热情参与。参与活动的学生不仅在知识储备、表达技巧方面得到显著提升,更在思维碰撞中收获了诸多新颖独到、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见解,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考能力。

驱动小米于科技浪潮中前行的隐形引擎
2025年4月9日下午4点半,重庆移通学院廊桥书院树洞议事厅1内气氛热烈,一场由孙庆涛老师带领的陪审团活动正在进行,本次活动聚焦小米,深入探讨了其背后的故事与未来发展走向。
活动以近期小米SU7车祸事件切入,引发同学们对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缺陷、驾驶员过度依赖、道路施工规范等问题的激烈讨论。孙庆涛老师回应称,技术迭代需与驾驶者警惕性并行,不可盲目依赖智能系统。随后,他梳理小米发展脉络:2010年雷军团队以“互联网思维”切入手机市场,通过高性价比策略快速积累用户,逐步构建智能家居生态链,并拓展至智能汽车领域。小米“为发烧而生”的品牌理念与用户深度互动模式,使其在消费电子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展望未来,孙庆涛老师指出,政策红利与科技浪潮将推动小米在AI、智能汽车等前沿领域持续发力。研发投入与生态链协同优势,或将成为其全球科技竞争的核心筹码。本次活动不仅深化了学生对小米战略布局的认知,更引发了对科技伦理、交通安全等社会议题的反思。

京东、美团外卖大战中的行业走向抉择
2025年4月29日下午14时,重庆移通学院廊桥书院第51期“陪审团”活动在廊桥书院树洞议事厅1顺利举办。活动以“京东的故事”为主题,聚焦京东与美团在外卖领域的激烈竞争,吸引众多参与者深入探讨行业格局。
活动伊始,立论环节以“外卖的‘红’‘黄’大战”热点回放切入,迅速抓住众人眼球。陪审员们围绕多个关键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在“京东外卖、美团外卖,你选谁”以及“谁会赢得最终胜利”的话题上,观点交锋不断,从用户体验、优惠力度到配送速度等方面各抒己见。对于“京东为什么要做外卖”,结合京东电商业务面临的竞争压力、渠道拓展需求,以及自身物流仓储优势进行剖析。此外,还深入探讨了美团舆论劣势、未能“歼灭”饿了么的原因,以及美团运营中净利润率、骑手管理、社会责任等问题。活动中还对京东和美团背后的资本关系进行挖掘,揭示腾讯资本在其中的作用。
活动总结指出,京东与美团的激烈竞争本质是资本整合的表象,并预测外卖行业未来或呈“双雄割据”或“三分天下”两种格局。
此次活动通过多维度拆解外卖赛道竞争要素,为参与者提供互联网经济逻辑的深度透视,助力理解平台经济背后的资本、战略与生态博弈。

在质疑中坚守:毕加索艺术人生的启迪
为深化美育教育实践,培养学生多元审美素养。 2025年4月29日16时,廊桥书院举办的“在质疑中坚守:毕加索艺术人生的启迪”——“艺术团”第一期在廊桥书院二号楼树洞议事厅2顺利开展。本期活动以“毕加索的作品”为主题,主讲老师闫欣怡老师通过讲述毕加索在不同时期下,他的绘画风格以及创作故事,希望能让同学们多方面知晓毕加索的作品同时也让同学们能够意识到不要被传统的思维和方法所局限,要敢于尝试新的事物,勇于创新,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和突破。

廊桥书院的活动蕴含决策之道。“京东、美团外卖之争”活动,体现企业决策要综合权衡竞争、渠道、资本等因素。小米主题活动,警示关注新技术风险,也展现企业决策需把握机遇、创新并以用户为中心。“艺术团”活动借毕加索故事,引导参与学生突破舒适区与坚守自我观点,在多元选择中保持对内心追求的忠诚,从而实现独特价值的创造与成长。廊桥书院也将持续完善育人体系,致力培养兼具战略眼光、创新能力与人文情怀的人才,为个人成长的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动能。
撰稿:李帆
摄图:廊桥书院
编辑:李帆
初审:闫欣怡
复审:闫欣怡
终核:孙庆涛
廊桥书院供稿